康县黑木耳 简介
康县黑木耳,甘肃省康县特产,康县木耳朵面乌黑光润,背面呈淡褐色,形大肉厚质轻,气味清香,是一种珍贵的特产食用菌。2008年,被批准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实施保护。
品种特征
黑木耳,又称“木耳”,因其形态奇妙,风味特别,别名很多。生于腐木上,形似人耳,故名“木耳”;丛生于椴木上,如蛾蝶玉立,又名“木蛾”;重瓣如浮云,镶嵌于树上,又称“云耳”:由于生产季节不同,名称又异。产于初春者叫“雪耳”;产于清明之后者称“春耳”;夏秋之间产者,曰“伏耳”:深秋之后产者,名“秋耳”。
种植条件
甘肃省康县地处南秦岭山地,气候温暖而多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1度,年平均降水量为856毫米。全县森林面积260万亩,占总面积的47.7%,森林茂密。特别是耳林、红青杠树满山遍野,是黑木耳生产的理想区域。隆冬季节,满山红叶飘落,耳农便把生长了七、八年的耳树砍成三至五尺长的耳棒,运到耳场,收集起来。翌年,大地回春,耳农在耳棒上砍开菌眼,点上耳菌,然后把耳棒铺在潮湿处,让其休眠一个时期。入夏后,万物竞长,耳菌萌发,就把耳棒绑成一架,让其淋雨沐阳,正式产耳。据统计,截至2007年,康县、武都、天水、两当、礼县等主要产区有耳林十多万亩,年产达228000多斤。
生产情况
康县是黑木耳之乡、中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县、中国绿色名县、中国林果生产先进县、中国黑木耳生产基地县之一,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盛产黑木耳、香菇、天麻、竹荪等食用菌绿色食品。在众多的食用菌资源中,康县黑木耳早就享有盛誉,以肉厚、朵大、色泽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被确定为国家黑木耳质标。截至2010年,全县共有优质耳林近51万亩,其中,栓皮栎17万亩、麻栎和锐齿栎34万亩。2009年产量可达13万公斤以上,产值780万元,产区仅此一项人均收入953元。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经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从2008年12月31日起对康县黑木耳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第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