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食用菌信息网-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黑木耳白腐菌的防治措施

来源:食用菌网 作者:食用君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7-01
摘要:黑木耳白腐菌的防治措施
白腐菌学名“黄孢原毛平革菌”,属于非褶菌目、伏革科、显革菌属,属白腐真菌的一种,也称面包菌。 危害症状:
白腐菌菌丝生长迅速,初期洁白小斑块、快速连成一片,呈现白粉状,前期和黑木耳菌丝很相似,但后期局部灰黄色。一周左右即可长满袋。放置几天后,菌袋松软缩小,培养料消耗明显,没有利用价值。 病原:
白腐菌属于非褶菌目、伏革科、显革菌属。菌丝体为多核,一孢内随机分布多达15个细胞核,菌丝一般无隔膜,也无锁状联合。分生孢子为异核体,担孢子是同核体。交配系统有同宗配合和异宗配合两种形式。一般存在于培养料中、空气中也有孢子散布。菌落在适宜温度下(24℃)进行组织培养,菌丝长势旺盛、白色。培养后期产生孢子,形成白色粉末状物。 病因:
1、培养料(木屑)中含有大量的白腐菌孢子,在蒸锅灭菌时因温度未达到100℃以上或温度已达到、但蒸锅时间不够,导致培养中的白腐菌孢子没有被蒸死。 2、特别是干锯末子,拌料不均匀,水分浸不透,内部是干的,相对湿锯末子,干锯末子热传导速度慢,在同样的100℃温度和8个小时内,湿锯末子内部就能达到100 ℃ ,而干锯末子内部就达不到100℃,其内部的面包菌孢子就不能完全被蒸死。 3、接菌后,菌种生长期出现白腐菌主要是进菌后15天内的菌室高温高湿、不及时通风排潮引起的,或由于环境中这种杂菌过多在接菌时带入引起的。 4、菌丝长满袋后出现白腐菌是由于菌丝体长期处于高温缺氧状态中,使其生命力较弱,后期感染病毒引起。 防治措施: (1)菌室消毒。春秋耳三级菌培养前7-10天,使用杂菌气杀净50克兑水15公斤对菌房的墙壁、板架、过道、天棚以及菌房的周围环境进行均匀喷雾杀菌。趁着高温高湿的环境,再用一粒清(或灰霉净、百菌清、菌室一熏净)进行烟雾熏蒸杀菌。但三级菌培养前1天,菌房必须保持干燥。 (2)无菌操作。接菌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杂菌进入菌袋,菌室、棉塞一定要干燥,装袋、接菌、运输、上架等过程要注意,避免扎破菌袋。   (3)蒸锅灭菌。拌料均匀,水分浸透,在蒸锅灭菌时,温度要达到100℃以上保持8—10个小时。培养期间,在开始半个月内要高温养菌(30℃)时,必须及时通风排潮,待菌丝透出后,将温度降到22 ℃左右进行培养,但也必须进行通风排潮,增加氧气。
(4)药剂预防。菌进屋开始20天内,每装1万菌的空间使用杂菌气杀净50-100克(5包×10克)分倒入5-10个广口器皿中进行预防,4-5天换一次药。(来源:天桥岭镇农业站)
责任编辑:食用君
首页 | 走进康县 | 行业资讯 | 工作动态 | 专家在线 | 栽培技术 | 病虫防治 | 保鲜加工 | 栽培研究 | 视频科教片

甘公网安备 62122402000113号

Copyright@2018-2022 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18002625号  技术支持:博通网络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