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菌药产业信息网-康县菌药产业发展中心-原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热门关键词:   0 6  毛木锟斤拷  请输入关键词  锟斤拷锟  康县

DNA检测揭露灵芝市场乱象:近两成不达标,成分差异超50倍

来源:食用菌信息网 作者:食用君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7-01
摘要:DNA检测揭露灵芝市场乱象:近两成不达标,成分差异超50倍
近期,国际期刊《Medicinal Plant Biology》(中文:《药用植物生物学》)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commercial Ganoderma》(中文:《商品灵芝的分子鉴定与质量评估》),揭示了当前市场上灵芝及灵芝孢子粉存在的乱象。该研究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国家药典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东北林业大学、贵州大学药学院、寿仙谷植物药研究院共同完成,科研人员对市场上随机采购的84批灵芝产品进行了严格的基因检测,结果发现有19%的产品不达标,不同厂家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差距竟超过50倍。 仙草神话下的品质危机 灵芝自古被奉为延年益寿的“仙草”,现代研究也证实其富含灵芝多糖、三萜等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等功效。随着全球灵芝市场突破40亿美元,中国作为最大生产国,年产能超11万吨,却面临严峻的质量失控问题。 科研人员从全国药店、电商平台随机采购了84批灵芝产品,包括子实体和孢子粉两类,利用“DNA条形码”的基因鉴定技术(类似物种身份证),对产品进行了真伪检测。结果—— 孢子粉:抽查42批,10批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实际使用的是无柄灵芝等非药用灵芝原料,不合格率高达23.3% (10/43)。根据《中国药典》(2020版),仅赤芝和紫芝具有法定药用价值。 子实体:抽查42批,6批货不对板,存在标注“赤芝”实为无柄灵芝等以次充好、名不副实的案例。 “我们对比了灵芝与不达标产品的基因片段,发现一段名为ITS2的序列差异最明显。”研究人员发现,“就像通过指纹识别人一样,这段基因能准确锁定灵芝的‘身份’。”
(图1:DNA条形码技术原理示意图) 无柄灵芝:掺假现象中的常见混伪种 研究显示,无柄灵芝(G. resinaceum)因形态特征与药典收录的灵芝物种相似,成为市售灵芝产品的主要混伪物种之一,但是两种灵芝的总多糖、总三萜、灵芝酸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生物学特性与成分差异如下: 形态与成本特征 外观相似性:无柄灵芝子实体呈肾形红褐色菌盖,与赤芝(G. lingzhi)形态近似,普通消费者难以直观区分。 生产经济性:野生无柄灵芝生长周期较短,原料成本相对较低。 两种灵芝孢子粉的核心成分存在较大差异: 真灵芝也暗藏成分猫腻 即便买到真灵芝,有效成分含量也天差地别。研究团队参照《中国药典》标准检测了核心成分: 1.多糖含量两极分化? ·真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从0.47%到2.51%不等 ·55.8%的产品多糖不足0.9%的药典标准(最低仅0.22%) ·优质产品含量是劣质品的11倍? 2.三萜类成分差距更夸张? ·三萜含量从0.31%到10.56%不等 ·孢子粉中的灵芝酸(三萜类活性物质)含量相差98倍? ·18.6%的子实体产品三萜含量不达标 (图3:不同产地灵芝有效成分对比图) 科学破局:双保险鉴定体系 面对乱象,研究团队提出“基因+成分”双轨鉴定方案: 1.基因关卡:通过ITS2条形码技术,像“DNA指纹”一样快速识别物种真伪 2.成分关卡:采用UPLC-MS/MS技术定量15种灵芝酸含量 “就像给灵芝装上双重防伪码。”研究人员指出,“尤其孢子粉亟需建立标准,目前药典仅规定了子实体的成分要求。” 消费者避坑指南 选购灵芝孢子粉时务必注意: 1.认准有“蓝帽子”标识的灵芝孢子粉产品; 2.选择大公司的产品,大公司更加注重信誉及品质管理; 3.选择有质量追溯体系的灵芝孢子粉产品; 4.尽量选择消费者口碑好的灵芝孢子粉产品。 购买灵芝需要注意: 1.认准“赤芝”或“紫芝”学名(Ganoderma lingzhi/sinense); 2.优先选择完整子实体 3.浙江、吉林、云南等传统产地的优质产品表现更佳; 4.要求商家提供DNA检测及成分含量报告; 当仙草的光环被市场乱象遮蔽,科学正成为照亮真相的火炬。随着该研究成果被国际期刊《药用植物生物学》收录,中国药典委员会已着手制定更严格的质量标准。 (注:本文数据源自《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commercial Ganoderma》研究论文,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国家药典委员会等机构联合发表)
责任编辑:食用君
首页 | 走进康县 | 行业资讯 | 工作动态 | 名人名企 | 栽培技术 | 病虫防治 | 保鲜加工 | 栽培研究 | 视频科教片
备案号:陇ICP备18002625号-1  

甘公网安备 62122402000113号

Copyright@2018-2022 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博通网络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