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食用菌信息网-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白灵菇如何病虫防治,在出菇期间有哪些病害?

来源:食用菌信息网 作者:食用君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05
摘要:白灵菇如何病虫防治,在出菇期间有哪些病害?
(1) 发菌污染
①毛霉: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病害。一种好湿性真菌,接种时间不长,便在菌袋口长出灰白色、粗壮、稀疏的气生菌丝,菌丝生长很快。毛霉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中,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在接种过程中,若不注意无菌操作或搞不好环境卫生,则极易发生毛霉,毛霉在潮湿条件下生长迅速,若遇阴雨连绵天气,或接种培养室湿度过高,均易受毛霉侵染。防治办法如下。a.环境消杀:搞好环境卫生,切实注意保持培养室、栽培室及周围环境的卫生。b.基料杀菌:培养料杀菌应彻底、接种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c.防治结合:发菌期间喷洒百病傻溶液以预防,对污染菌袋进行药液浸洗,以防蔓延。 ②曲霉:该病害种类很多,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名称有黄霉病黑霉病等。曲霉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及腐败有机物上,主要靠气流传播,是侵染的主要途径,曲霉对温度适应范围广,并嗜高温。 ③青霉:是食用菌制种及栽培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污染性杂菌,菌丝初期白色,可形成圆形菌落,外观略呈粉末状。随着其菌丝生长,颜色由白逐渐变为绿或蓝。老菌落表面常交织形成一层状物,青霉病喜酸性,若培养料酸性大,也易发生该病菌。青霉菌发生也与食用菌菌株长势强弱有密切关系,若菌丝长势弱,也易招致该杂菌发生。防治办法如下a.选用脱毒菌种。b.清理环境卫生。c.调节好培养料pH值。d.局部发生可用消霉王溶液注射。 ④木霉:木霉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是食用菌生产中的一种主要病害。培养料受侵染后,初期菌丝白色,纤细致密,形成无固定形状的菌落。以后从菌落中心到边缘逐渐产生分生孢子,使菌落由浅绿色变成深绿色霉层。菌落扩展很快,特别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几天内绿霉即可侵染整个菌袋。防治办法如下:a.每5天左右对培养室(棚)喷洒一次百病去无踪溶液,预防效果较理想。b.菇房湿度不能过高,并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c.药剂防治,菌袋感染绿霉可使用百病傻或赛百09药液浸洗。 ⑤链孢霉:链孢霉常发生于高温高湿季节。这是一种顽强、速生的霉菌,培养料受污染后,在料面迅速形成橙红色或橘红色的霉层。发病规律及侵染途径:培养室环境不卫生;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或棉塞受潮过松;或菌袋破漏等,是链孢霉侵染的主要途径。防治办法如下。a.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求,从各个环节杜绝杂菌侵入。b.将接种箱用甲醛熏蒸后再用,或采用接种净化机进行接种操作;接种室喷洒百病去无踪溶液。c.培养室进行彻底消杀,参考前述相关内容;d.对污染链孢霉的菌袋,可挖坑将其深埋或烧毁。 (2)菇期病害:
①高脚菇原因有两种,其一是菇棚通气不良,造成菌柄徒长;算二是现蕾过多,疏蕾过迟。解决办法如下。a.出菇期间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通气条件。b.应在菇蕾长至小纽扣大小时及时疏蕾。
②黄色斑点病原因是喷水时直接将水滴喷到了子实体上,或者感染了细菌。正确的喷水方法是将喷雾器喷头往上喷细雾来增加空气湿度;如属细菌性病害,则可喷洒黄菇一喷灵或蘑菇杀病灵。
③腐烂病原因是气温过高,超过20℃即超出正常生长范围,造成了子实体生长不良,腐烂而死。出菇期菇棚内应维持8~18℃的温度较为合适;属于细菌性病害时。 (3)菇期虫害:白灵菇出菇期,虫害一般有菇蝇、菇蚊等,多发于春季气温回升时,严寒冬季发生很少,发生时,可在棚内喷洒高效低毒的杀虫剂防治,具体可参考前述相关内容。
(4)商品菇质量欠佳的原因:
①个头不足原因:培养料营养不良;两头出菇的,一头菇片过大而另一头菇片则小;培养料水分很低,造成菇片很小,个头不足;疏蕾过迟,浪费了过多的营养。
②菌盖偏薄原因:棚温过高,菇片生长迅速而造成。
③柄细长多原因:是因为通气不良及疏蕾过迟而造成
④菌盖色泽发暗原因:因为棚内湿度过大造成,合理的湿度应为5%~90%。(来源:大相乡情)
责任编辑:食用君
首页 | 走进康县 | 行业资讯 | 工作动态 | 专家在线 | 栽培技术 | 病虫防治 | 保鲜加工 | 栽培研究 | 视频科教片

甘公网安备 62122402000113号

Copyright@2018-2022 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18002625号  技术支持:博通网络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