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食用菌信息网-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食用菌褐腐病防治策略

来源:食用菌信息网 作者:佚名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7-13
摘要:食用菌褐腐病防治策略
褐腐病又名湿泡病、有害疣孢霉病,病原菌为有害疣孢霉,可发生于香菇、草菇、平菇、灵芝、银耳等食用菌上。 褐腐病发病症状:
一种是发菌期间病菌侵入后,菇床表面形成一堆堆白色绒状物,颜色由白色渐变为黄褐色,表面渗出褐色水珠,最后在细菌的共同作用下腐烂,并有臭味产生;另一种是原基分化时被侵染,形成类似马勃状的组织块,初期白色,后变黄褐色,表面渗出水珠并腐烂。当长成小菇蕾时被侵染,表现为畸形,菇柄膨大,菇盖变小,菇体部分表面附有白色绒毛状菌丝,后产生褐色液滴。
当出菇后期被侵染,不仅形成畸形菇,菇体表面还会出现白色绒状菌丝,后期变为褐色病斑。 防治方法如下: (1)菇房消毒:及时清除菇房废料,并彻底消毒处理,不要等待进新料时再清理前季废料。 (2)覆土消毒:首先要选取未含有食用菌废料的土壤,应选取稻田中20厘米以下的中层土或河泥土,经太阳暴晒后使用。在发病区土壤中宜用杀菌剂处理,如用菇丰配成2000倍液喷雾,边喷边翻土,而后建堆盖膜闷5天后再使用。推广河泥砻糠覆盖技术,可有效地降低土壤带菌的几率。 (3)培养料病菌处理:在发病区,培养料宜用杀菌剂拌料。当菇床出现症状时要及时挖除,撒上杀菌剂,让其干燥,病区内不要浇水,防止孢子、菌丝随水流传播。
责任编辑:佚名

上一篇:食用菌“中病毒”了,怎么破?

下一篇:没有了

首页 | 走进康县 | 行业资讯 | 工作动态 | 专家在线 | 栽培技术 | 病虫防治 | 保鲜加工 | 栽培研究 | 视频科教片

甘公网安备 62122402000113号

Copyright@2018-2022 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18002625号  技术支持:博通网络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