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食用菌信息网-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椴木银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来源:食用菌网 作者:食用君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3-25
摘要:椴木银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椴木银耳栽培如果掌握以下几点,可帮助实现高产稳产: 1. 银耳荫棚搭建 可以选地势稍高、交通方便、靠近水源、便于清洗的场所建专用栽培室,用竹木做骨架,耳棚长21米,宽4.7米,立柱间距3.5米,走道75厘米,拱高2.4米,边高1.8米,棚内四周用塑料薄膜围罩,以提高保温保湿性能,门和通风口外加盖防虫网。耳棚的遮阳一般是在棚膜上加6针遮阳网并盖草帘或稻草,避免阳光直射。排棒的木架绑到位,耳棚要离住户50米以上。 2.进棚前处理 棚内地面平整,铺河沙,耳棚提前5天用生石灰进行地表消毒,用专用消毒剂喷施耳棚各个角落并密封,保持干净卫生,不能有牲畜进入。 3.起架 竹竿横搭距在88厘米左右,使用耳棒横摆隔开,斜立6根层距30厘米,耳棒间距5厘米—8厘米,耳架一端要留出1.2米的空间,距棚边70厘米左右。 4.育耳期管理 育耳期间主要是水分、温度、湿度、空气、光照的控制。起架早期,棚温控制在25℃—28℃,少量多次喷水,保持棒面、地面潮湿,以催耳发生。耳芽发生后,育耳期温度控制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95%,加强通风管理。根据银耳生长情况定量喷水,幼耳少喷,大耳多喷,阴天少喷,晴天多喷,雨天不喷,气温低少喷,气温高多喷。采耳前一天早上喷,下午不喷,地面、墙面多喷,采耳当天不喷。 5.适时采收 银耳采收时间为7天10天一次,采收标准八成熟,采大留小,子实体表面充分展开,中央部位无硬块,每次采耳必须将菌棒上下调头,采后去掉耳根,淘洗干净,用烘干机烘干或暴晒,按照规定分级密封包装贮存。 6.病虫害防治
主要虫害生物防治措施: 一是耳棒排场前,将耳棚密闭,用硫磺、海椒面、土烟骨头、木屑等混合点燃烟熏,耳棚周围用2000倍浓度菇虫净喷雾,对菇蚊、菌蛆、线虫、跳虫进行杀灭; 二是长耳期间若发生虫害,将鲜苦参、苦葛、山野棉皮、苦梁皮叶等任意一种5斤加水15斤,过滤后的药液以5倍—10倍浓度喷雾耳棒及耳棚,对螨虫、菌蛆杀灭效果较好(每采一批鲜耳轮换药杀一次); 三是将猪、鸡等骨头放在火灰里煨香,晚上放在耳棚多处,第二天早上收回,用火烧掉,可杀死螨虫; 四是将稻草泡湿,当晚放在耳棚内,第二天早上把稻草抱出耳棚烧掉,可杀死草鞋虫、螺丝虫等; 五是采耳时装银耳的工具上面要铺一层塑料薄膜,防止耳脚、菌块等落在耳棚内产生虫害。 主要病害防治措施: 一是控制棚内湿度,注意通风透气,发现染菌及时清理出去,使用绿霉净喷施耳棚各处; 二是发菌培养不超28℃为好,适时开口割膜扩穴增氧,促进菌丝正常新陈代谢,幼耳阶段喷水宜少宜勤,不宜过量,防止耳基旁积水,同时注意通风换气; 三是防止培养基变酸,料袋灭菌后注意散热,发菌培养防止超温,长耳阶段控制23℃—25℃,及时通风,喷水适量,空间相对湿度85%—95%之间。发现幼耳烂耳及时摘除、挖基,用石灰水涂擦后,再用100%甲基硫灵1000倍溶液喷洒控制。成耳霉烂提前采收,并用25%福美双1500倍液涂抹,控制病原菌蔓延。
责任编辑:食用君

上一篇:已感染绿霉菌的菌袋怎么处理?

下一篇:没有了

首页 | 走进康县 | 行业资讯 | 工作动态 | 专家在线 | 栽培技术 | 病虫防治 | 保鲜加工 | 栽培研究 | 视频科教片
备案号:陇ICP备18002625号-1  

甘公网安备 62122402000113号

Copyright@2018-2022 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博通网络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