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马不是马,却是食用菌种植中的“害群之马”。蓟马看起来就像带吸管的梳子,蓟马成虫、若虫取食食用菌幼嫩的部位,会影响菇的健康生长,造成畸形菇等现象,商品性降低。
蓟马生活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它和蚜虫一样,都可以孤雌生殖。在高温、干旱的季节,蓟马繁殖较快,令许多菇农头痛不已。
防治蓟马主要可采取以下手段:
1. 物理防治
利用蓟马趋蓝光的习性,可悬挂蓝色粘虫板,使蓟马自动向蓝板飞去,黏附牢固,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2. 生物防治
可利用天敌东亚小花蝽或苦参碱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防治蓟马最有效的方式。目前登记的药剂主要包括:虫螨腈、多杀霉素、乙基多杀菌素、啶虫脒、呋虫胺、溴氰虫酰胺、噻虫嗪、杀虫环、溴氰虫酰胺、噻虫嗪、联苯菊酯·虫螨腈,多杀霉素、噻虫嗪、啶虫脒、虫螨·噻虫嗪、吡虫啉·虫螨腈等药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