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食用菌信息网-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什么因素会影响双孢菇菇体的白度?快来一探究竟

来源:食用菌网 作者:食用君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2-20
摘要:什么因素会影响双孢菇菇体的白度?快来一探究竟
双孢菇菇体白度有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可以独立引起菇体不白的问题,也会共同起作用导致菇体不白的问题。
首先,从内在因素说起。内在因素问题导致的是整个菇体从内到外都不白,整个菇体颜色偏暗或者奶黄色或者粉红色。当然,很多外在因素也会导致菇体内部不白,比如蒸腾不足也会导致菇体发暗。内在因素会影响菇体白度主要有几个方面:
培养料: 培养料的含氮量,含氮量越高的培养料,菇体就越可能比较白,目前是什么机制导致的还不清楚。 发酵腐熟适度的培养料,菇体白度也较好,这是因为它可以快速充足的给菇体提供全面的营养物质。 培养料的含水量也严重影响菇体的白度,经过长期的对照,培养料含水量降低到55%以下的时候就会造成菇体白度下降,究其原因应该是培养料水分不足的时候导致菌丝在吸收培养料的营养时候,渗透压不足导致无法快速提供养分,同时菌丝体含水量低,送输营养物质的能力也下降,这个问题经常导致菇柄红根问题,还有菇体偏粉红色。 原料方面
目前遇到的导致菇体颜色白度不足的培养料有:猪粪,棉渣和废棉,药渣,棉籽粕。具体为什么这些原料会引起菇体白度不足,目前为止没有看到有关文献介绍。但是这些原料有时候减少投入比例会让菇体白度接近正常的白度。 覆土材料 有时候某些地区用的覆土材料含铁镁元素过高也会导致菇体偏红。 料温 为什么把料温归为内在因素,因为在菌丝和覆土期间,如果料温长时间(48小时以上)超过30℃左右,超过温度越多时间越长,那么以后出来的蘑菇菇体就越会偏红且容易红根。 外在因素导致菇体白度不足有时候只是在菇盖表面上,但是有的因素也会导致菇体内外偏暗,比如空间高湿度,采下来一段时间后菇体内外逐渐变红发暗。外在因素主要有: 空间温度 空间温度不恒定,短时间变化过大,会导致菇体表面发黄,产生龟纹 空间湿度 空间湿度不恒定,短时间变化过大,也会导致菇体表面发黄,产生龟纹。 而空间湿度一直在93%以上的时候,经常会导致菇体蒸腾作用不足,菇盖发粘,采下来的菇就很容易因为手指印而发红也容易碰伤发红。而且菇放进冷库的第三天就开始颜色发暗。 风速
当风速和湿度不匹配的时候,菇体表面容易起鳞片,而且菇体颜色容易偏黄。 当然,风速也不能过低,不然在梅雨季很容易导致菇体蒸腾不足而导致细菌性斑点病泛滥!
喷施用的水不能含有有害物质,有的地方的地下水会导致菇体偏暗。而喷水时添加过量的石灰粉或者漂白粉会导致菇盖灼伤而开裂,
而覆土层打水过多也经常造成菇体颜色发青发暗,这个时候切断菇柄后可以看到断面有水渍,这样的菇煮盐水菇或者烘干后颜色都偏暗,进冷库保鲜几天后菇体也迅速发暗。
农药
很多有机磷农药会导致菇体变色,目前已知的有敌敌畏。而且现在有机磷农药在食用菌上已经禁用了,大家一定不要滥用!
上面提到外在因素的温度湿度风速都是和空调有很大关系的,所以越好的空调菇的品相越高。而菇房的保温性能对温湿度的恒定起重要作用,所以一定要做好菇房的保温,不单单是为了节省电费同时也是为了保证菇的质量。具体原理是菇房保温不好导致空调长时间制热或者制冷,那么很容易导致菇房的湿度剧烈变化,同时也导致菇床表面的小气候环境变化过份激烈,从而干湿交替过快导致菇体表面龟纹发黄。 最近几年双孢菇市场竞争激烈,建议种植户们一定要从各方面着手,保证蘑菇质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来源:佳兴食用菌)
责任编辑:食用君
首页 | 走进康县 | 行业资讯 | 工作动态 | 专家在线 | 栽培技术 | 病虫防治 | 保鲜加工 | 栽培研究 | 视频科教片

甘公网安备 62122402000113号

Copyright@2018-2022 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18002625号  技术支持:博通网络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