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食用菌信息网-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冬季怎样使平菇反茬快?

来源:食用菌信息网 作者:食用君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2-18
摘要:冬季怎样使平菇反茬快?
平菇的种植,冬季返茬,一定是在保温大棚中进行的。平菇的种植周期较长,从备料到最后一茬平菇采摘完毕,时长将近半年,在这半年中,一般要收获5~6茬平菇。 在平菇采摘,一茬又一茬的交替中,特别是冬季,气温偏低的条件下,怎样才能使采摘后的返茬更迅速,是每位种植者最关心的问题。要想真的做到这一点,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择适宜的品种。 ?平菇的品种,有低温、中低温、高温、广温之分。冬季返茬的平菇,应该既有气温较高时的子实体生长,也有温度较低时的子实体生长,所以,菌种选择时,一定要选定中低温型,即能适宜气温稍高时的气候,也能在气温较低时正常生长。这样,在温度调节时,也可以省心、省力、省成本。 ?另外,挑选菌种时,一定选择新鲜有活力,菌龄不超80天的菌种,这样的菌种强壮,萌发快,发菌快,在培养料上新形成的菌团活力更强,后劲更足,利于现蕾,出菇,子实体生长。 【2】菌棒出菇端的处理。 采菇过程中,因采摘的需要,或多或少对料面都会有些许的破坏,有时一不小心,甚至会带下大块的培养料,即使是刀割,也可能在料面留下长柄。这些都会给返茬菌丝的正常生长带来影响,所以,对这些就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培养料掉落,要将凹处刮平。 ?菌根残留过大,要去除菌根。 ?端口套环松弛,要调节紧实。 这样就为出菇打下了有利的基础。 【3】做好温度控制。 平菇的中低温品种,菌丝体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24~27℃左右,子实体最适宜温度是13~18℃。所以,给菌丝体一个最适宜的恢复正常生长的温度很重要。 ?采摘完毕,准备返茬出菇时,要把大棚内温度调节在24~27℃之间,让菌丝在最适宜温度下得以恢复,一般3~4天即可。 ?进行拉大温差刺激。菌丝恢复完毕后,利用晚间气温低,把温度调节在15~18℃之间,白天温度调节在24~27℃之间,最好温差在10℃左右,通过温差形成的冷热交替,刺激菌丝,促进原基出现,并现蕾,形成子实体。 ?大部分出菇料面现蕾,停止温差刺激,恢复最适宜子实体生长温度。 【4】调节好棚内湿度。 因采摘,棚内湿度一定很低。采摘后,应立即加湿,但空间相对湿度一定不要超过70%。 ?这样能避免因空间湿度低,袋内培养料水分流失。 ?这样能避免因温度调节,拉大温差,白天棚内温度高,形成高温、高湿环境,造成杂菌侵染。 ?当大部分出菇料面出现原基,现蕾时,要立即提高湿度,但保持在85%即可,既能满足子实体生长需要,也能抑制杂菌活动。 【5】调节好光照强度。 ?准备返茬初期,棚内要做好遮光,尽量保持黑暗,利于菌丝体因采菇受到惊扰的恢复。 ?黑暗状态保持3~4天左右,就要增强光照,通过光线的突然变化,刺激菌丝生长,诱导菌丝现蕾。 ?光照要以散射光为主,决不能让菌袋接受阳光直射,应做好棚内遮阴。 【6】控制好氧气供应量。 实践证明,适量的二氧化碳,对平菇菌丝体生长有促进作用,应调整好通风时长和通风强度。 ?在正准备返茬,菌丝恢复阶段,减少通风时长和次数,使空间存在一定的二氧化碳,促进菌丝恢复,强壮菌丝。 ?菌丝恢复阶段完毕,立即加大通风时长和次数,保证空间氧气供应充足,满足菌丝和将形成的子实体呼吸需要。 ?通风强度以微风为主,不能直吹菌袋,特别是不能直吹出菇的两个端口。 【7】测试培养料水分、营养及PH值。
在返茬准备阶段,对温度、湿度、光照、氧气供应进行调控之前,应对培养料水分、营养和PH值进行测定。 ?培养料水分低于50%,应立即强制补水,建议采用补水针注射方法,可最大限度减少对菌丝影响。 ?水分略低于60%的情况下,结合加湿进行料面喷水。以多次少量为原则进行操作。 ?如测定结果显示营养不足,结合补水或加湿,以适量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尿素水溶液,注入培养料或喷洒出菇料面。 ?如测定结果显示培养料PH值低于6.5,应结合补水或加湿,以适量石灰水溶液,注入培养料,或喷施出菇料面。添加营养与调节PH值,可同时结合补水、加湿,并同时进行。 冬季的平菇返茬,因气温较低,会出现返茬较慢的现象,但只要做好各项检查,并采取相应有效措施,调节好各项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所必须的指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来源:初始农人)
责任编辑:食用君
首页 | 走进康县 | 行业资讯 | 工作动态 | 专家在线 | 栽培技术 | 病虫防治 | 保鲜加工 | 栽培研究 | 视频科教片

甘公网安备 62122402000113号

Copyright@2018-2022 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18002625号  技术支持:博通网络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