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食用菌信息网-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黄姜废渣栽培食用菌技术分享

来源:食用菌信息网 作者:佚名 人气: 发布时间:2020-10-16
摘要:黄姜废渣栽培食用菌技术分享
黄姜是工业提取皂素的主要原料,黄姜废渣是黄姜加工企业提取皂素后的废弃物,这些废渣多被加工企业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大自然中,造成环境污染。为有效利用黄姜废渣这一丰富资源,变废为宝,选择以食用菌为载体,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的途径,使大量黄姜废渣得到有效转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 1 黄姜废渣营养分析 根据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栽培基质的营养需求,首先需要对黄姜废渣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并与常用的栽培原料杂木屑进行比较,清黄姜废渣营养状况与杂木屑在营养成分上的差异,为培养基配比打下基础。按照GB/TS009.5-2003标准对黄姜废渣中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灰分等项目进行检测,与杂木屑的营养成分对比如下: 通过检测和分析比较发现,黄姜废渣具有以下理化特性: ①蛋白质含量较高,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达4.6%和3.11%,是杂木屑的3倍,粗纤维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比杂木屑低17.2%和24.7%。 ②亲水性差,吸水性强。 ③比重轻,一般干料较杂木屑轻60%。 ④纤维个体细小,装袋后透气性差。 ⑤受热后易收缩。 由此可看出,黄姜废渣中氮源丰富、碳源和其它无机盐供应不足。如果在黄姜废渣中添加含碳元素较高的原料,达到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栽培基质碳氮比及其它营养要素的需求,完全可以对废弃的黄姜废渣进行再利用。 2栽培品种选择 根据黄姜废渣的营养成分分析,选用木腐与草腐兼用型食用菌品种,品种搭配上采用常规品种与珍稀品种相结合,优选对氮源要求较高的品种进行栽培试验,以便筛选出不同食用菌品种相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推广应用打下基础。 3 培养基配方设计 3.1培养基配方设计 由于黄姜废渣中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较高,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的含量较低,因此在配方设计上主要考虑平衡培养基的碳氮比。结合食用菌各个品种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经过筛选计算形成如下三个配方,并与传统栽培食用菌的培养基配方进行栽培对比。 3.2试验处理设计 共设4个培养基配方、3个食用菌品种,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500袋,共6000成品试验袋。 4栽培试验 栽培试验中菌袋制作、灭菌、接种、发菌、出菇管理等各个环节按照常规栽培食用菌技术进行。 4.1菌丝生长对比 发菌阶段四个配方在各个品种上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差异较大。 5实验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选用50%黄姜废渣、38.5%杂木屑、10%麸皮、1%石膏粉、0.5%生石灰,另按干料计,每公斤加菇速素0.15ml、克霉净0.65g,配比成的培养基基质,适宜杏鲍菇、平菇、姬菇的栽培,尤其适宜对氮源要求较高的珍稀食用菌杏鲍菇的栽培。利用黄姜废渣栽培珍稀食用菌品种杏鲍菇,不但可减少麸皮和杂木屑用量,节省生产成本,而且与传统配方(78%杂木屑+20%麸皮)相比,产量还提高了36.7%。同时,也解决了黄姜加工企业处理黄姜废渣的难题,使废物再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佚名
首页 | 走进康县 | 行业资讯 | 工作动态 | 专家在线 | 栽培技术 | 病虫防治 | 保鲜加工 | 栽培研究 | 视频科教片

甘公网安备 62122402000113号

Copyright@2018-2022 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18002625号  技术支持:博通网络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