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食用菌信息网-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桑黄人工栽培技术

来源:食用菌网 作者:食用君 人气: 发布时间:2020-11-12
摘要:桑黄人工栽培技术
桑黄常见于东北各原始森林,是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科木层孔菌属的一类药用真菌,多在桑属植物上生长,子实体成黄褐色。在满药和中药典籍中被称为桑臣、桑耳、胡孙眼等。《中国药用真菌》一书中写到桑黄,指的是寄生在桑树树干上的一种大型真菌。在中药和满医药中,桑黄多被用于治疗脱肛泻血、带下、闭经、血崩、脐腹涩痛等。 桑黄在东亚,尤其是日本及韩国一直受到大量消费者的欢迎,但是天然的桑黄数量非常稀少,无法成为稳定的工业产品来源,现已开始小批量人工栽培。 桑黄人工子实体栽培在日本和韩国研究较早。在韩国,企业采用室外遮阴棚木段栽培桑黄取得成功,桑黄的人工栽培研究在日本也取得成功并进行了产业化生产。国内桑黄的栽植基本上有2种模式,一种是椴木栽植,选取桑树、栎树等杂木分段、消毒、接种、发菌最后到出菇。木段长度在20~30cm,直径多为15~20cm以上。另一种是人工袋料栽培,配方以桑树木屑为主,木屑含量达到70%~80%,配以稻壳或棉籽壳,加入玉米粉或麦麸,适当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石灰等,含水量很重要,要严格控制在60%~65%。也有报道在人工袋料中加入豆粕,还有研究加入腐熟的鸡粪等,报道中添加的种类很多。 桑黄菌在菌棒发菌阶段应控制温度在26~28°C,置于黑暗条件下进行培养。一般在发菌室内采用恒温培养,35~45d菌丝即可长满菌袋。大约再过10~15d,菌丝由白色和淡黄色转变成暗黄色时,桑黄培养袋在部分区域呈现瘤状凸起,当室外温度超过20°C,就可以转移到出菇室进行培养。 桑黄子实体的栽培设施主要为塑料大棚,大棚一般采用食用菌大棚专用的散射光薄膜,又称为绿白膜,能够起到降温与遮阳的目的。在菌棒入棚后可以在菌袋中上部以月牙形环割。桑黄属于喜温型真菌,大棚内控制出菇温度25~30°C。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有利于出菇生长。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可以通过灌溉的方法调节土壤湿度在50%~60%,通过喷淋的方法调节空气湿度达90%左右。湿度过大容易造成棚膜滴水,并滋生杂菌,大棚湿度一般控制在90%~95%为宜。桑黄子实体形成和生长需要弱光刺激,绿白膜基本适合桑黄出菇大棚的需求,也就是光照强度1000lx左右。桑黄的生长需要呼吸,通风是子实体形成的重要环节,在高温季节,创造通风的环境也利于降低温度,有研究表明有意识增大白天与夜间的温差,有利于桑黄生长。桑黄大棚的通风要因地制宜,遇到风雨天气等特殊情况还应具体分析。当然现代化温室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如采用喷雾降温或强力通风扇的换气的方式进行通风与降温。
责任编辑:食用君
首页 | 走进康县 | 行业资讯 | 工作动态 | 专家在线 | 栽培技术 | 病虫防治 | 保鲜加工 | 栽培研究 | 视频科教片

甘公网安备 62122402000113号

Copyright@2018-2022 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18002625号  技术支持:博通网络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