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食用菌信息网-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香菇采收后期菇肉薄、盖小柄长,这是怎么回事?

来源:食用菌网 作者:食用君 人气: 发布时间:2020-12-18
摘要:香菇采收后期菇肉薄、盖小柄长,这是怎么回事?
病虫害是影响香菇产量和质量的一大因素,防治病虫害是香菇栽培的重要内容。病虫害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主要是防。必须使用化学药物防治病虫害要选择国家允许的农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用药标准施用。 幼蕾死菇 幼蕾对外界适应性差,如果管理上失控,就会发生菇蕾萎死。防止幼蕾死亡的措施主要做好:"五控制、五防止"。 (1)控制温度,防止冻死 秋栽香菇进入冬季,多遇寒流。当气温降至5°C以下,并持续几天时就会把幼蕾冻死,表现菇蕾发软。冬季幼蕾发生后,要注意天气预报,以防冻死幼蕾,遇5°C以下天气时,采取火道加温。 (2)控制温度,防止干死 冬季气候干燥,一般空气相对湿度在40%左右。这样的环境条件幼蕾易干死。干死的幼蕾变"硬钉"。防止幼蕾干死,可向菇棚内地面洒水或将水蒸气通入菇棚来提高空气相对湿度。 (3)控制通风,防止菇死 幼蕾期不能让风直接吹幼蕾,以免菇体表面水分蒸发过快,造成菇体失水时间过长、过多而枯死。在幼蕾生长期盖好棚膜,需要通风时可在无风天气,短时间揭膜通风,并及时覆膜保湿。 (4)控制气害,防止毒死 冬季棚内升温,其燃烧的气体,易造成幼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中毒而死。菇棚内加温时,要采取火道通过烟囱,把废烟排出菇棚内;棚内要定期通风,排出有害气体。 (5)控制温标,防止烤死 催花时加温过高,往往会将整批幼菇全部烤死。菇蕾生长的最高温度为20°C,催花时温度不宜升得太高,且时间要短。同时加强通风排湿。 幼蕾发生死亡的五种现象,有些是互相联系的。因此,在管理中要调控好温、光、湿、气等环境因素,使幼蕾健壮生长。 香菇采收后期菇肉薄、盖小柄长是怎么回事? 香菇出菇时间长,前期由于菌块内养分充足,气温较低,子实体生长缓慢,菇体盖大、肉厚、柄短,质地密实;而后期由于菌块养分消耗较多,加之气温高,子实体生长速度快,菇体盖小、肉薄、柄长、质地疏松,其商品价值和出菇量都显著降低。实践证明,采用降低菌块含水量和环境湿度的方法,使子实体在较为不利的环境中生长成熟,可以使后期香菇质量得到改善。具体做法: (1)缩短补水浸泡时间,使菌块含水量在70%左右(比常规减少10%),捞出来稍沥干后再进行覆膜管理。 (2)在菇蕾大量产生,菇盖直径达1.5厘米左右时,揭去薄膜使其在自然湿度环境中生长发育,阴雨天不喷水,晴天每天下午5~6时喷一次重水,菇长至七八分成熟时采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菌块在含水量较低,高温低湿的环境中,子实体内养分输送减缓,子实体现蕾至采收时间延长,有利于养分在子实体内积累,长成的菇质量较好。
责任编辑:食用君
首页 | 走进康县 | 行业资讯 | 工作动态 | 专家在线 | 栽培技术 | 病虫防治 | 保鲜加工 | 栽培研究 | 视频科教片
备案号:陇ICP备18002625号-1  

甘公网安备 62122402000113号

Copyright@2018-2022 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博通网络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