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食用菌信息网-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吉林汪清:黑木耳产业链开拓扶贫路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6-26
摘要:[db:描述]
  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木耳被百姓喻为“牡丹”:春末摆放落地的白色菌包被称为“白牡丹”,盛夏成熟采摘的黑木耳被称为“黑牡丹”。“把木耳称为‘牡丹’,是因为它们给汪清群众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汪清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宋学忠说。   地处东北边境的汪清县是吉林省8个“国贫县”之一,如今9.8万农村人口中有近4万人从事木耳相关产业。2017年,当地黑木耳栽培总量达6.5亿袋,产量4.75万吨,产值34亿元,带动9000余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千元以上。汪清县常务副县长卢立国介绍,汪清已初步形成集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为一体的黑木耳全产业链循环发展体系。   一场“太阳雨”后,汪清县天桥岭镇天桥岭村一处摆放基地的“黑牡丹”更显晶莹剔透。这里共摆放了200多万袋黑木耳,场面壮观。天桥岭镇木耳产量约占全县总产量的一半,镇党委书记文善红说,镇里共有摆放基地43处,摆放能力在500万袋以上的基地有12处。   天桥岭镇桃源村贫困户王跃东由于腿部残疾而丧失了劳动能力,如今,他在黑木耳摆放基地找到了新工作。“平时我在基地看护、浇水,每月给我开工资。”他说。   2012年,汪清县天成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在天桥岭镇成立,并建设了天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公司为农户提供完善的交易平台,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将土地流转给公司,有劳动能力的进入园区参与生产经营,最终由公司进行统一销售。”公司董事长祝凤秋说,6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靠黑木耳赚得了实惠、改善了生活。
责任编辑:[db:作者]
首页 | 走进康县 | 行业资讯 | 工作动态 | 专家在线 | 栽培技术 | 病虫防治 | 保鲜加工 | 栽培研究 | 视频科教片
备案号:陇ICP备18002625号-1  

甘公网安备 62122402000113号

Copyright@2018-2022 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博通网络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