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食用菌信息网-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交口菌棒漂洋过海到韩国,食用菌“闯出”致富路

来源:食用菌信息网 作者:易菇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4-24
摘要:24小时后,它们漂洋过海到距离釜山市区100公里的光阳港。再过半个月,柄短、肉厚、面白、口感好的中国香菇,就出现在韩国的蔬菜市场。
  4月18日8时30分,装载着50万棒香菇菌棒的厢式货车在交口县石口乡下蒿城村发动上路。大约15小时后,菌棒会抵达山东日照港。24小时后,它们漂洋过海到距离釜山市区100公里的光阳港。再过半个月,柄短、肉厚、面白、口感好的中国香菇,就出现在韩国的蔬菜市场。   今年2月以来,先后有6、7家韩国商人不远万里来到下蒿城村韦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考察,“签这个订单的金社长一共来了两次。第一次是考察我们的技术、管理、原料等,走的时候带着我们的样品回韩国化验,第二次过来就是签合同。”韦禾农业的负责人李亮介绍,韩国商人对菌棒的品质要求极高,是否有药物残留也是关注的重点问题。   深藏吕梁山深处的香菇菌棒,如何引来韩国商人的关注?   全自动菌棒生产线   全流程自动化育出优质菌类   走进韦禾的生产基地,全自动菌棒生产线正在隆隆作响,液体菌种研发车间,菌棒、木耳(菌种)全自动生产线,配套的高压灭菌器,净化接种车间及自动化接种生产线,智能恒温发菌车间,10栋全钢架智能日光温室,100亩双拱标准出菇棚,还有2300平方米的冷库,及原料破碎车间等构成了一个全流程自动化的现代化食用菌企业。   “下蒿城村发展香菇产业有天然优势,这里本身就有菌棒制作的原材料,1260米的海拔是天然的气候优势,别的地方夏天不利于培植香菇,这里却是全国少有的夏季香菇基地,加上我们的品质是一流的,所以才能通过韩商的检验,拿到订单。”韦禾的技术顾问孙康,操着一口东北话,他说正是因为品质有保证,行业里才会有人引荐韩国商人来考察。   这次的首单合同供棒量是50万棒,韦禾的总经理李佩洪说,年内供韩意向为500万棒,“过几天我也会专程去韩国一次,我们想把对韩国的出口做大,我们有这个生产实力。”   孔要伟在香菇大棚里   致富路上冒出种植能手   18日一早,为韩国客商准备的菌棒就在装车准备启程。当天7时,基地的出菇棚里,孔家庄村的孔要伟也早早到了大棚忙碌,给香菇通风,让水帘和风机作业,采摘成熟的香菇,一上午,孔要伟忙得两脚不离地。他承包了16个棚子,带着村里26个贫困户一起培育香菇,去年不到半年,16个棚子香菇一共卖了60万元。   “种香菇只能勤快,浇水、采摘,所有的环节一下也不能马虎,否则就会影响卖相,影响价格。”韦禾的技术顾问于珍感叹。孔要伟的积极性带动了许多农户,“到棚早,走得晚,教授的知识点全部能吸收,还自己钻研提高出棒率,看到这样的农户,就觉得食用菌的产业会发展得更好。”   孔要伟说,从14个棚子到16个棚子,之所以扩大数量,是因为韦禾的大棚租金、菌棒成本均由企业垫付,技术指导也是免费的,直到香菇卖了钱,才会从收益里扣除租赁成本,这样的好政策让贫困户们很快脱贫。   香菇菌棒里,菌丝已发育充分   小小食用菌带动农业产业化   此次菌棒出口韩国,既是对交口食用菌产业的肯定,同时也是交口县对外贸易零的突破。交口县县长乔劲松表示,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交口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乔劲松介绍,交口食用菌从2012年由少数能人大户开始种植,2015年开始大力推广,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已成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截至2018年底,全县食用菌达到3000万棒,覆盖全县7个乡镇和60%的行政村,建成韦禾、天麟两个现代化示范园区和双池枣林“十里香菇长廊”,发展龙头企业5个、专业合作社65个,培育500万棒以上示范乡镇2个,专业村52个,带动4200多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如今,交口的食用菌产业正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将废弃的菌棒循环再利用。因为这些菌棒是天然的有机肥料,可以用来养蚯蚓,蚯蚓可以用来喂鸡······一个绿色健康的产业,正在走进触手可及的未来。 关键词: 山西 交口 食用菌 出口
责任编辑:易菇网
首页 | 走进康县 | 行业资讯 | 工作动态 | 专家在线 | 栽培技术 | 病虫防治 | 保鲜加工 | 栽培研究 | 视频科教片
备案号:陇ICP备18002625号-1  

甘公网安备 62122402000113号

Copyright@2018-2022 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博通网络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