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食用菌信息网-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西藏日喀则:菌菇飘香结“甜果” 村民致富有盼头

来源:食用菌网 作者:佚名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8-17
摘要:西藏日喀则:菌菇飘香结“甜果” 村民致富有盼头
本网讯(记者 徐丽)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谢通门县,藏语意为“一见则喜”。这是一个典型的半农半牧县,县域东西部间、高低海拔间、农牧区间自然环境差异大,“十三五”初,这里的贫困发生率高达23%。如何让当地群众摘掉贫困帽子,是县政府和援藏工作队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黑龙江省的援助下,当地因地制宜实施了以“珠峰一见则喜”品牌为代表的扶贫产业,探索“园区+企业+合作社+农户”机制,走产业促脱贫的道路。2019年,谢通门县实现全县脱贫摘帽。2017年,日喀则市珠峰一见则喜生物科技示范园区开工建设,探索在谢通门县生产食用菌。 高寒干燥、没有经验,如何才能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食用菌?建成投产以来,园区不断加强科研技术支撑,攻破技术难关,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培育生产平菇、香菇、金针菇、金耳、银耳、杏鲍菇等10余种菌菇。 突破技术瓶颈后,为了让当地群众受益,园区开始挨家挨户推广试种食用菌。在距离园区不到2公里的达那答乡政府新区易地扶贫搬迁点,31户人家户户都有温室大棚,种植食用菌。 “2019年4月,从谢通门县达那答乡顶嘎村搬迁至此后,我就开始种植食用菌。18平方米的温室大棚由政府出资1100元统一搭建,菌棒由园区发放,食用菌也由他们收购。过去的1年,家门口温室大棚里的平菇为我带来了2000多元的收入。”63岁的顿珠旺姆激动地介绍说。 看到有记者采访,菇农尼玛普赤也热情介绍了起来:“食用菌产业可富民了!在大棚里,每天早中晚都要给菇浇水,每隔1天就能摘1次平菇。去年我为家庭增收了2000元,我丈夫在园区工作,一个月工资有4000元,我从原来下雨天担心房子漏雨到入住新居,从以前靠种地和外出打工为生到家门口上班,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据了解,2020年上半年,园区累计生产各类食用菌700余吨,向当地群众发放菌棒7万余包,实现销售额1565万元。目前,园区累计实现劳务带动196人,人均年增收4.2万元。产业带动833户当地群众参与家庭温室大棚种植食用菌,实现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经过几年的探索,园区已成为西藏自治区食用菌生产领域的“龙头企业”。
责任编辑:佚名
首页 | 走进康县 | 行业资讯 | 工作动态 | 专家在线 | 栽培技术 | 病虫防治 | 保鲜加工 | 栽培研究 | 视频科教片
备案号:陇ICP备18002625号-1  

甘公网安备 62122402000113号

Copyright@2018-2022 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博通网络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