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千亩香菇产业基地计划用一个月时间推进100万棒春季香菇生产入棚任务。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香菇小镇”是十堰市乃至湖北最大精准扶贫单体安置区,集中郧阳区18个乡镇的4251户、15133名建档立卡对象,其中,500多户、1500余名易迁群众依靠香菇生产实现“家门口致富”,圆了“搬出穷窝窝、过上好日子”致富梦,令菇农遗憾的是,受气候影响,龙泉社区每年只能种一季秋栽菇,半年时间都闲着。 如何让“香菇小镇”易迁种菇群众实现“四季能种菇、全年能增收”的目标?2020年,郧阳区斥资探索“工厂化制棒、点养菌”多季菇生产模式,投资1亿元,对1200多亩香菇基地水电、棚架等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升级。 ![]() 菇农把工厂化养菌成熟的菌棒入棚上架后出菇,既降低人工点养菌感染风险,又减轻菇农劳动强度,一举打破传统香菇生产“靠天吃饭”、“全年只能一季秋栽”困局。每个产业健康发展都需历经阵痛、认知、接受的过程,要想多季菇行稳致远,必须提供优质服务,让干部、技术员、菇农拧成一股绳,“香菇小镇”管理协调指挥部通过和菇农交流、到香菇大棚“侦察”,很快发现毛病出在哪儿——缺乏利益联结机制。 为解决问题,协调区菇业公司出台“承诺棒均8元收入兜底”、“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招商引资,在产业基地建立鲜菇收购公司,引导菇农自愿组合。500多家菇农建立起34个生产合作互助组,在18个乡镇派驻干部中开展“岗位在菇棚、一线解难强信心”活动,在35名技术员中开展“棚棚走到、现场释疑解惑促增收”活动,组织技术骨干、干部巡回到10个生产片区开展“多季菇生产管理有奖知识竞赛”,在干部、技术员、菇农中开展“学技能、增收入、促发展”创先争优竞赛活动,对收入高的菇农、合作生产紧密有序的互助组织、菇农认同优质服务的干部和技术员予以物质奖励。 一连串配套“招数、动作”一出,菇农吃下“定心丸”、增强归属感的同时,也调动菇农生产多季菇的“胃口”。满打满算,不到7个月的时间,“香菇小镇”菇农生产多季菇不仅实现了疑惑抵触到主动认购生产,而且,随着郧阳区多季菇生产的大面积铺开,菇农在经营好自家香菇产业的同时,组成技术服务队外出赚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