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食用菌信息网-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四川省科研人员培育出食用菌新品种 火锅一烫 “毛肚耳”变“毛肚

来源:食用菌信息网 作者:佚名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7-26
摘要:四川省科研人员培育出食用菌新品种 火锅一烫 “毛肚耳”变“毛肚儿”

“川皱耳1号”不光形似毛肚,烫火锅吃口感更是“神似”,研发人员称之为“毛肚耳”,这源自四川话的“毛肚儿”。
据悉,此种胶质食用菌学名为皱木耳,近期,经四川省非主要农作物认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专家组完成田间技术鉴定,定名为“川皱耳1号”。该菌株是全国首个红色皱木耳新菌株,后期将完成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
大家多久能吃到呢?“川皱耳1号”的研发课题组主持人陈影博士表示,快的话明年夏天就能吃到。令人羡慕的是,他们已经进行了试吃。“吃过的都说好。”陈影表示,烫火锅15分钟吃起来比较有韧劲。
近日,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食用菌研究中心的实验室,陈影博士取出了几片正在泡发的“川皱耳1号”。相比于常见的表面光滑的毛木耳,树叶脉络一样的褶皱几乎覆盖了“川皱耳1号”整个耳片,看上去就像毛肚一样。陈影表示,四川俗称的木耳一般是指毛木耳。黑木耳、毛木耳与皱木耳是木耳属的3个不同种。
不光样子特别,“川皱耳1号”吃起来更是神似毛肚。“刚开始有的同事性子急,烫了几分钟刚熟就吃,口感类似毛木耳,比较脆。”陈影说,慢性子的同事烫了10分钟后吃,“口感一亮”,嘴里的皱木耳吃起来有了毛肚的韧性。而烫到15分钟左右,她感觉就更是形神兼备了。
目前,“川皱耳1号”的驯化栽培方式仿照同为木耳属的食用菌——毛木耳。品种认定之后,陈影及研发团队还会针对该菌株的特征特性开展配套栽培技术的研发与集成,之后就可以进行成果转化,大面积推广种植,推向市场丰富大众的餐桌,快的话明年夏天消费者就能吃到。
责任编辑:佚名
首页 | 走进康县 | 行业资讯 | 工作动态 | 专家在线 | 栽培技术 | 病虫防治 | 保鲜加工 | 栽培研究 | 视频科教片
备案号:陇ICP备18002625号-1  

甘公网安备 62122402000113号

Copyright@2018-2022 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博通网络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