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食用菌信息网-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香菇增产的科学管理方式

来源:食用菌信息网 作者:佚名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4-13
摘要:香菇增产的科学管理方式
一、转色管理 转色是香菇独有特性,是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进而达到重量成熟发生子实体的标志和生理过程。菌袋表层先长出一层白色绒毛状的气生菌丝,接着倒伏,形成一层薄薄的菌膜,同时开始分泌色素,吐出黄水,菌袋由白色转向粉红、棕紫褐色,带金属光泽,被称作“人造树皮”的菌膜,称转色,管理的具体措施为: 1、脱袋后1—4天,密封薄膜,不翻动菌袋,保持温度18℃~22℃,湿度85%,遮光成阴。 2、第5—8天,菌丝表面分泌一层黄色到棕褐色水珠,此时结合揭膜通风,连续两天给菌袋喷营养水,第1天用喷雾器轻喷,把黄红色的水珠冲散,第2天加压重喷,把过浓的棕红色水珠冲净,然后将菌袋表面菌丝干燥,不粘手时再覆盖薄膜,转色一般8—12天完成。 3、第9—15天,转色结束后,每天进行干湿差及温差刺激,昼夜温差拉大到10℃以上,但要掌握最低8℃最高22℃连续3—4天,即可有大量菇蕾发生。 二、变温催蕾 香菇属低温变温结实的菇类,菌丝体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时,在温度较低、昼夜温差较大的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较慢,促使养分和水分积贮成聚点,进而形成原基,原基形成需要一个温差和干湿差条件,保证原基形成并正常发育成菇蕾。 具体措施如下:拉大菇棚温差,低温变温催蕾,当温度在8℃~22℃时是催蕾合适温度。但温差必须拉大到10℃以上,干湿差15%,连续处理3—4天菌丝便可互相纽结成原基。出过一、二茬香菇的菌袋,要及时补充菌袋内的水分及营养。 三、香菇采收 菌袋转色后,进入正常出菇管理,待香菇菌盖直径长到4~6cm,不开伞,为最佳采收时间,这时香菇的质量最好,商品价值最高。在采收香菇时,一定要把香菇的根部从菌袋上摘下,以防毒变感染菌袋。
责任编辑:佚名

上一篇:如何防止平菇菌种长菌蕾?

下一篇:没有了

首页 | 走进康县 | 行业资讯 | 工作动态 | 专家在线 | 栽培技术 | 病虫防治 | 保鲜加工 | 栽培研究 | 视频科教片
备案号:陇ICP备18002625号-1  

甘公网安备 62122402000113号

Copyright@2018-2022 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博通网络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