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食用菌信息网-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黑木耳菌棒开口技术要点

来源:食用菌信息网 作者:易菇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4-28
摘要:开口是黑木耳田间出耳的第一个管理环节,也是较为重要的技术环节,关系到催芽和出耳两个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为此,专家提出如下技术要点,供种植户参考。目前开口口形主要有三种: Y 、 O I 形。基于管理难度和催芽效果考虑,建议管理经验尚处于缺乏的农户在
开口是黑木耳田间出耳的第一个管理环节,也是较为重要的技术环节,关系到催芽和出耳两个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为此,专家提出如下技术要点,供种植户参考。 开口口形 目前开口口形主要有三种:“Y”、“O” “I” 形。基于管理难度和催芽效果考虑,建议管理经验尚处于缺乏的农户在菌棒开口时选用“Y”或“O”形口,这样不易产生憋芽问题。管理经验丰富的农户可采用“I”形口,耳根小,单片率高,产品商品性好。种植户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开口口形。 “Y”形和“O”形刀头 开口数量 对于16cm×33cm(折幅×长度,料柱高度约18cm)的菌袋每袋开口200-220个较为适合。因此,开口机的刀轮应安装16-18排即可满足开口数量的要求。开口数量多少决定了黑木耳的产量和耳片的大小。开口数过少,出耳点位少,菌棒内的营养不能完全被利用转化;开口数太多,出耳孔距离太近,耳片容易粘连,营养也太分散,造成耳片质量下降。 开口孔径 为兼顾耳片质量和管理难度,建议种植户选择4-6mm的孔径。开口机安装直径4-6mm的刀头即可。孔径越大耳芽越容易长出来,但耳根会变大从而影响耳型。孔径越小长出的耳片耳根越小,但管理要求高,若管理不善容易发生憋芽。 开口深度 一般开口的深度控制在3-5mm,使新鲜空气进入培养料内,刺激原基分化并形成耳芽。开口时一定要划透菌袋及菌膜,但也不能太深,否则易造成耳芽形成慢的问题。
责任编辑:易菇网
首页 | 走进康县 | 行业资讯 | 工作动态 | 专家在线 | 栽培技术 | 病虫防治 | 保鲜加工 | 栽培研究 | 视频科教片
备案号:陇ICP备18002625号-1  

甘公网安备 62122402000113号

Copyright@2018-2022 康县食用菌开发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博通网络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