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炎夏日,记者来到康县迷坝乡马莲村,沿着村内道路放眼到河边,一个个香菇大棚整齐排列,一户户院落干净整洁,眼前这个备受关注的产业村朝气蓬勃…… ![]() 据了解,这些大棚正是当地村民王玉花所建,她向记者介绍,“7年前,我和娃他爸做点小生意,来回在汉中和康县跑货车,也挣不了几个钱,有一次我们经过略阳的时候,看见菇农在大框大框地采摘香菇,于是就想我们也可以种植啊,就这样我们在2013年种了10000袋香菇,没想到收益还不错,2014年就注册成立了康县同缘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经过一年的运营,周边40多名村民参加入股。此时,王玉花内心更加坚定了帮助村民走上脱贫致富路的信心。“人一多,管理上也就比较麻烦一点,刚开始的几个棚慢慢发展到25个,遇上摘香菇的时间,村上供娃上学的妇女就帮忙来摘,这样她们既把娃看了还能挣点钱……”王玉花说。 ![]() 2016年,依托政府的电商扶贫项目,迷坝乡专门派了马莲村的产业大户去参加培训,掌握技术,增加人脉。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当时王玉花依山就势扩建了大棚。 “现在合作社已有60多人,辐射了周边两个邻村,带动脱贫12户,户均增收5000元。”据王玉花介绍,马莲村的能人大户还有很多,像开办同兴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段淑英,主要以种植香菇、中药材为主,目前年产值25万元,带动脱贫48户,户均增收4000元。 ![]() 除了王玉花、段淑英这样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外,马莲村的农户个个都没闲着,全村183户常住人口,种植天麻农户就达到160户,种植柴胡400多亩。 马莲村现在产业发展已实现多样产业,全村依托优良的自然环境和优质的肥沃土地,以及政府各项扶贫政策的倾斜,以“党建+合作社+帮扶户”为主,坚持“村级主导、市场主体,因地制宜、示范带动、整体联动”的发展模式,努力发展本地特色产业。 “随着路、水、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如今的马莲村人居环境得到了巨大改善,同时也奠定了发展富民产业的基石。现在,农户干事创业的劲头也是越来越足!”马莲村驻村干部李耀文介绍说。近年来,康县迷坝乡马莲村积极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该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帮扶户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文 / 崔丽红 来源 / 甘肃法制报 |